
澄淀了整个星期,终于要恢复正常作息。
恢复工作
恢复放空
恢复幻想
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
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
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恢复当中。。。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有別於一般勵志電影,電影中象徵「智者」的加油站老工人不斷地以剝洋蔥式的方法,教導年輕的男主角一個重要的人生課題:幸福與快樂的秘訣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追尋的過程中你所創造出來的體驗。
創造快樂的五個方法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不禁讓我想起前一陣子治療過的一位女病人…四十多歲的她有一對可愛的兒女,老公的事業發展也非常順利,絲毫不必擔心經濟的匱乏。過著人人稱羨「貴婦」生活的她,兩年前開始發現自己經常無故心慌甚至哭泣,經診斷確定是恐慌症。像這樣的臨床案例近年來越來越多,而是否能夠痊癒的關鍵經常在於心理治療師能否重建病人「創造快樂」的內在能力!
雖然每個人快樂的來源不一樣,感受的強度也大異其趣,但是從正向心理學以及身心醫學的研究當中,可歸納出四個創造快樂的實際方法。
方法一:減少自我批評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懊悔地自言自語…「都是我不好,如果我當時能多注意一點就好了」、「都怪我,我真是太笨了」、「為什麼我不忍一忍,非要吃下那塊蛋糕呢」…。這些負面的自我批評,有時就像是膝蓋骨被敲時的一種反射動作,幾乎不經思考就出現了。一個原本再有自信的人,如果每天日積月累經歷這些負面的自我批評,自信心終究會被消磨殆盡!
或許有些人不同意,但是從治療憂鬱症患者的經驗中,我認為儒家文化中強調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或許該爲這種負面心態付上一點責任。所以,當下一次你發現自己又開始過分地責怪自己時,不妨找一張空椅子放在你對面,發揮一點想像力,假裝你的好朋友正遭遇你的情況,你會如何地安慰他或提供他客觀的意見呢?大多數做過這個練習的人都同意,通常我們給別人建議時都會比給自己建議來的更具「同情心」和「建設性」。停止以負面的自我批評鞭打自己並不是一種自我放縱,而是一種自我寬容,更是創造快樂重要的第一步。
方法二:開放你的心胸
我有時候幫企業進行教育訓練,為了幫助員工了解「即使遇到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反應都可能不同」這個重要的概念,我會給大家先看一則小故事,然後再請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直覺依序排列對故事中幾個人物的評價,由「最欣賞」、「其次欣賞」一直到「討厭」、「最討厭」。幾乎沒有例外地,每堂課都會發生某位學員最討厭的角色,恰巧是另一位學員最欣賞的角色!這時候,我都會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讓大家了解其實造成這些差異的背後,都是個人的「價值觀」在作祟。經過解說後,絕大多數的學員都能「理解」並「尊重」同事之間不同的價值觀。但是如果這些價值觀的差異發生在你跟伴侶或家人之間,要做到同樣的「理解」並「尊重」,經常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會開始自問「為什麼他不多體諒我一點?」「當夫妻這麼久了,我竟然還無法改變他(她)這一點!」
如果你也跟許多人一樣,正在為類似的問題煩惱,不妨稍微停下手邊的工作,境下心來想一想:你跟伴侶(男女朋友)的親密關係從哪一刻開始變的苦澀?你跟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又是從哪一刻開始變的緊張?答案是「當每個人開始只想到自己」!當「我」的意見開始變的比「你」的意見更重要,「我」的判斷開始變的比「你」的判斷更正確,「我」的感受開始變的比「你」的感受更深刻的時候,小心!對方正開始遠離你。要改變這種情況只有一種方法,誠摯地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同理心」,也就是雖然你不一定「同意」他的看法或判斷,但是你願意嘗試「理解」對方思考的出發點,並「尊重」對方此時此刻的感受。
記住,在親密關係中,證明對方「錯」並不代表你是對的,反而是證明你缺乏從對方的角度看待事情的同理心。
方法三:培養同情心
和同理心(empathy)不一樣,同情心(sympathy)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原本應該是生而具備,但如果長期過度暴露於人類痛苦(例如最近四川大地震現場的救災人員),有可能因而造成憐憫心或同情心喪失。不諱言地說,有些跟我一樣長期從事精神醫療的同僚們,也曾經罹患了所謂的「同情心疲乏症候群」(compassion fatigue syndrome)。在大眾傳媒普遍渲染暴力和災難事件的今日,越來越多的現代人也開始成為同情心疲乏症候群的高危險群了。
有些人會質疑:當我自己情緒都很差的時候,怎麼可能還對別人有同情心呢?這種想法的背後表示你認為同情心是「施捨」給別人的。但事實上感受快樂與一個人的同情心的關係可深了!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會深刻地感受他人的失落,並且願意緩解他人的痛苦。記得一開始寫道「幸福與快樂的秘訣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追尋的過程中你所創造出來的體驗」嗎?當一個人容易體會別人的失落,自然就容易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且在嘗試緩解他人痛苦的努力中,無形中創造出難以言喻的喜樂體驗。
方法四:感恩散步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說好幾回「謝謝」…當你要進入一棟大樓時有位好心人幫你拉開沉重的大門,你說聲:謝謝!到商店找不到你想買東西,熱心的店員幫你翻箱倒櫃找到了,你說聲:謝謝!但是,謝謝並不等於感恩。
「感恩」是一種心態,僅僅是察覺到你面前有一份禮物(不管這禮物是什麼),並且真誠欣賞它的價值與存在,就是感恩。聽起來很單純,但是很簡單嗎?一點也不!不信的話試著問問自己:最近一次你真正有「感恩」的經驗是多久以前?
我有個方法值得推薦給大家:15分鐘的感恩散步!
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到住家或公司附近的公園散步15分鐘。首先,在這15分鐘內儘量不要想到工作或是人際方面的問題。其次,將注意力放在雙腳與地面接觸時的知覺,雙腿擺動時肌肉的彎曲與伸張,以及呼吸是否逐漸變的越來越暢快。接下來一邊走路一邊將你的心思轉移到令你生活品質變好的「有形」事物上,例如喜愛的車子、舒適的房子、有成就感的工作…等。最後再想想所有令你生活品質變好的「無形」事物上,例如滿意的伴侶關係、健康的身體、有創造力的腦袋…等。
really funny!! try it out!!
the answer already post up. please find in my blog. (already said is da vincci code, must use your mind to find it, the tips is inside the blog title : 2 words repeat, the meaning is same, read in front & back also same).
thanks lah, have a nice day!!